不管身在何時何處,女性追求曲線的心永不變!
書中也不例外!
也許你聽過《咆哮山莊》,但你聽過The Brontës勃朗特三姊妹嗎?這些在歷史巨輪下,不被看好的女性作家們轟動文壇,現在,我們可以用力的記得她們。記得小時候,老媽總要我讀經典名著,第一本就是《簡.愛》,坦白說那時就當故事書看,直到長大,才在閱讀時牽動了個人情感,好的故事,大概就是不同年紀看,感觸就不同吧!也因如此,我開始好奇作者是誰,以及「我能夠成為這樣的作家嗎?」。

在女性地位低落的19世紀,英國社會出現了極其少數的勃朗特三姊妹,分別為:
夏綠蒂·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
📜《簡·愛》 原文《Jane Eyre》
艾蜜莉·勃朗特Emily Brontë
📜《咆哮山莊》 原文《Wuthering Heights》
安妮·勃朗特Anne Brontë
📜《荒野莊園的房客》(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)
19世紀同時也是英國工業光速發展的時期,除了衝擊其他國家傳統社會,在英國自己的人文、教育、文學、藝術等,都造成非常大的影響,也可以說從那時候開始,精神與教育漸漸跟不上物質與科技的腳步,其一,沒大幅改變的,是女性地位。
可想見這三位姊妹嶄露頭角,對於後來的女性作家或是創作者,是莫大的鼓勵。
發揚女權的電影《她們》(改編自小說《小婦人》),當中亦有提及The Brontës勃朗特三姊妹。
三位出色的文學女性作家,皆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……,我不經想,那三部作品中,獨特的愛情見解與1810年代下前衛的戀愛觀點,會不會在三姊妹的世界裡,是用十分痛苦的心,面對那樣的時代背景呢?我想若是我無法抗衡那洪流,甚至覺得再努力也只是顯得很渺小,我想急著到另一個世界也會是一種解脫吧!
於1988年出版之《The Brontes: Charlotte Bronte & Her Family》其作者 Rebecca Fraser提及,勃朗特家族搬到英國哈沃斯是三姊妹文學發展的重要關鍵,那哈沃斯在1810年代又是什麼樣的地方呢?許多人以為,三姊妹肯定是住在書香地區,可能有許多學校與書店,或是鄰居都是文學作者,事實卻恰恰相反,那是一個靜僻的小村莊,杳無人煙。也許是這樣的地點可以讓人安心寫作吧(笑),回歸正題,地點若不是主因,家庭之間的關係,不論是三姊妹的父母或是三姊妹之間,有可能就是文學的起點。基因與夥伴果然很重要,爸爸是一位熱愛文學的牧師,媽媽是名門望族,三姊妹時常在大邸中相互激盪想法,再者,因為地點的偏僻,18-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,並沒有對小鎮造成太強烈的影響,看來環境與耳濡目染,真的對教育和生涯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現今在《咆哮山莊》與勃朗特家族的加持下,哈沃斯也越來越多人前往觀光,但特別的是,哈沃斯依然是個荒野氣息濃厚、交通極為不便且網路訊號很差的城鎮,聽起來像是缺點,卻也讓人感到最接近1810年代原始樣貌。
與其說是勃朗特家族因為哈沃斯小鎮而獲利,不如說相輔相成吧!

英國哈沃斯小鎮,許多人會在英國旅遊時,朝聖一下The Brontës勃朗特三姊妹的墓地,若妳準備前往旅遊,不彷去這裡感受一下曠野之息吧。
看完作者,來談談書籍與電影的內容吧!
19世紀出版的《咆哮山莊》一直熱門到現今21世紀,多次翻拍成電影,講述18世紀女性違背當時風氣的愛情故事,在19世紀出版後造成巨大轟動,女性勇敢追尋愛情與自我,在當時是女權主義先驅。
18世紀至19世紀法國大革命前,女性服裝流行洛可可,華麗中帶有精緻優雅,運用大量曲線,包括女性身材曲線,亦用馬甲與大澎裙,塑造出腰與臀部的巨大對比,在《咆哮山莊》書中、電影之服飾,亦有提及,甚至有小說版本封面特寫胸部與臀部,雖然美麗,但也十足傷害女性身體,當時有許多女性不惜犧牲肋骨,只為讓腰圍更小。
現今,可以用其他飾品,回顧曲線,女性不用再受肌膚之苦。
編輯精選
近期留言